咨询热线:
400-660-9586
二维码
Exonuclesase III
外切核酸酶III作用于双链 DNA,从 3´ OH 末端方向逐步切去单核苷酸。每次酶与底物结合催化,只有几个核苷酸被除掉,从而在 DNA 分子群内产生渐进式3’端缺失。 尽管可以作用于双链 DNA 的切刻产生单链缺口,但该酶最适底物是平齐末端或 3´ 凹陷末端 DNA。由于对单链 DNA 无活性,因此该酶无法切割 3´ 突出末端。3´ →5´ 外切酶活性对底物的切割程度随 3´ 突出末端的长度而变化,四碱基或更长的突出末端完全不能被切割。 核酸外切酶 III 的活性部分依赖DNA双螺旋结构,并根据序列的不同而有差异(C>A=T>G)。温度、盐浓度和酶与 DNA的比例对酶活性影响很大,应根据不同的反应调整反应条件。 核酸外切酶 III 也有 RNase H、3´ -磷酸酶、脱嘌呤/嘧啶(AP)位点特异性核酸内切酶活性。 本公司Exonuclease III是重组表达,并经多步纯化制备的重组蛋白。
产品代码 规格 价格 数量 购物车
AE2102A 2500U ¥200
在线下单
AE2102B 12500U ¥800
在线下单

产品说明

外切核酸酶III作用于双链 DNA,从 3´ OH 末端方向逐步切去单核苷酸。每次酶与底物结合催化,只有几个核苷酸被除掉,从而在 DNA 分子群内产生渐进式3’端缺失。

尽管可以作用于双链 DNA 的切刻产生单链缺口,但该酶最适底物是平齐末端或凹陷末端 DNA。由于对单链 DNA 无活性,因此该酶无法切割突出末端。3´ →5´ 外切酶活性对底物的切割程度随突出末端的长度而变化,四碱基或更长的突出末端完全不能被切割。

核酸外切酶 III 的活性部分依赖DNA双螺旋结构,并根据序列的不同而有差异(CA=TG)。温度、盐浓度和酶与 DNA的比例对酶活性影响很大,应根据不同的反应调整反应条件。

核酸外切酶 III 也有 RNase H3´ -磷酸酶、脱嘌呤/嘧啶AP位点特异性核酸内切酶活性。 

本公司Exonuclease III是重组表达,并经多步纯化制备的重组蛋白。

活性定义

1活性单位指在37℃条件下, 30 min内催化生成1nmol酸可溶性总核苷酸所需的酶量。

活性测定条件

1×AM BufferA: 10 mM Bis-Tris10 mM MgCl21 mM DTTpH 7.0

浓度:100U/μl

保存条件:-20℃可保存2年,避免反复冻融

特点适用范围

Ø  3´ →5´ 外切酶活性

Ø  双链DNA的非定向巢式缺失

Ø  RPA扩增中荧光探针的降解,释放荧光信号

Ø  制备用于双脱氧测序的单链模板

产品包装规格及组成

Component

AE2102A

AE2102B

Exonuclease III

2500U

12500U

10×AM Buffer A

0.2ml

1.0ml

质量控制

经过严格的质控检测,确保该产品具有最高的活性和纯度。

酶贮存缓冲液

200 mM KCl5 mM KPO45 mM β-ME0.05 mM EDTA200 µg/ml BSA50% Glycerol (pH 6.5@25)


相关产品

AE2101:  lambda exonuclease

应用实例

1.        酶切反应

1)按下表配制反应体系

反应组分

体积/ul

10×   Buffer

5

平末端或5’突出端(3’ 凹陷末端DNA  

2-5ug

Exonuclease III (100U/µl)

1

H2O

variable

总体积

50       

237°C反应30min

375°C加热10min,使酶失活

4)电泳检测双链DNA水解结果。

 

2.        RPA荧光释放反应

1)按下表配制反应体系

反应组分

体积/ul

10 ×   RPA Buffer

5

RPA Mix    

Xul

RPA引物F10uM

5

RPA引物R10uM

5

RPA荧光探针(10uM

1

Exonuclease III (100U/µl)

1

H2O

variable

总体积

50       

2)在荧光检测仪(qPCR仪)中37°C反应15-60min

3)观测荧光曲线。

 

警告: 本产品仅限科研实验使用,临床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未鉴定,不可用于医疗临床诊断。

 


注意事项

l  核酸外切酶 III 不能切割硫代磷酸酯键。因此,也可以通过引入一个 α-硫代磷酸核苷酸将 DNA 分子的一端保护起来,以进行单向切割。 

l  这种特性可以用于对一端为钝化末端(3´ 突出端),另一端是敏感末端(平端或 5´ 突出端)的线性 DNA 分子进行单方向切割。

l  在如下Buffer中的活性为:AM Buffer 1100%AM Buffer 275%AM Buffer 325%AM Buffer 475%AM Buffer 4.1100%


Exonuclesase III
Exonuclesase III
外切核酸酶III作用于双链 DNA,从 3´ OH 末端方向逐步切去单核苷酸。每次酶与底物结合催化,只有几个核苷酸被除掉,从而在 DNA 分子群内产生渐进式3’端缺失。 尽管可以作用于双链 DNA 的切刻产生单链缺口,但该酶最适底物是平齐末端或 3´ 凹陷末端 DNA。由于对单链 DNA 无活性,因此该酶无法切割 3´ 突出末端。3´ →5´ 外切酶活性对底物的切割程度随 3´ 突出末端的长度而变化,四碱基或更长的突出末端完全不能被切割。 核酸外切酶 III 的活性部分依赖DNA双螺旋结构,并根据序列的不同而有差异(C>A=T>G)。温度、盐浓度和酶与 DNA的比例对酶活性影响很大,应根据不同的反应调整反应条件。 核酸外切酶 III 也有 RNase H、3´ -磷酸酶、脱嘌呤/嘧啶(AP)位点特异性核酸内切酶活性。 本公司Exonuclease III是重组表达,并经多步纯化制备的重组蛋白。
2500U